劳动教育成为今年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劳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要求。
11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
会议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
重提劳动教育,对于我们这些研学和实践基地意味着什么?该做什么样的准备?
01
深入理解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旅行实践课程是当前和今后校外教育的三大课程体系,三者都有独立的课程大纲(劳动教育课纲即将公布)或准大纲性的文件(指研学旅行),形成校外教育的三大支柱。严格来说,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分支课程。
劳动教育:即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形成日常生活中必备劳动技能的教育。
劳动教育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亲历实践、亲手操作、 手脑并用。
02
劳动教育如何实施
1、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阵地。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中设计劳动活动,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
2、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中开展
利用好基地的资源优势、人力优势和时间优势,在综合基地中系统开展劳动教育,形成良好的劳动技能。
3、在学校德育中融入开展,增强德育活动实效。
4、在研学旅行中嵌入开展,拓展劳动教育空间。
5、在城乡结对中创建学校联盟,达成劳动资源共享。
03
将劳动教育融入研学旅行课程
劳动教育也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国际上把市场所需要的劳动素养分为两类,一种是“职业互通能力”,还有一种是“职业特殊能力”。
劳动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价值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培养受教育者对于劳动的内在热情与劳动创造的积极性等核心素养,想要实现“职业互通能力”的提高,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研学旅行,打造劳动教育的特殊形式。
如何结合?
一要正确把握劳动教育的基本准则。劳动教育既需要让学生学习到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也要帮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素养,把握劳动教育的体验式原则,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劳动感受,养成劳动习惯。
二要把课程定下来。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都免不了要落实到课程实施中,如果没有自己的课程,劳动教育只能是空谈。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应该有专门的设计方式,跟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实现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多种形态,形成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劳动教育体系。
除此之外,学校在进行研学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时候,要强化两者的关联性和协调性,结合当地地域特色,科学的融入种植、养生等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满足多样化的研学需求。
三要实现基地资源互通。统筹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才能更好的发挥两者的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四月份浙江省杭州市启动了“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示范方案,将研学旅行分为“农户+”和“村镇+”两种模式,除了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吃做农家菜、感受农家风味、体验农事活动,增强劳动实践体验之外。“村镇+”模式围绕“劳动之旅”主题,整合村镇劳动教育资源,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村镇基地网,让研学和劳动两面开花。
04
研学机构做劳动教育应注意
注意1:劳动教育是体力与脑力的双重结合
劳动教育重新被提升到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列的地位,因此一些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
有的开辟学校空地建设农场,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劳动实践;有的联合社会资源,依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体验劳动。学农、学工社会实践活动在很多地方每年定期展开。然而,我们在增加劳动体验机会的同时,会发现一个人们约定俗成的观念,这就是学生日常进行的学习并不是劳动。这实在值得反思,难道学习本身不是劳动吗?脑力劳动本身也是劳动教育。
注意2:设计劳动教育体验时,体现劳动自身创造的乐趣
劳动是严肃的付出过程,劳动的乐趣在于创造,这种付出也解释了劳动的自我外化,学生将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倾注在劳动过程中,并收获一定的结果。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的愉悦是因自我付出而创造事物的乐趣,并非玩乐性的。不用每次都强调游戏化体验设计。
注意3:注意设计关联性,避免走马观花。
目前部分地区学工、学农劳动实践轰轰烈烈展开,依托学农、学工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制度化的劳动体验体系。能看出劳动教育在研学旅行上的空间。
但在活动设计安排之间要有衔接性,避免使劳动体验变成走马观花式的休闲娱乐。
05
注重课程质量
不管是研学旅游也好,劳动教育也好,只要是跟教育相挂钩的活动,课程才是它的本质。一场活动若是没有合理的课程,那么一切都是空谈。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可以强化两者的关联性和协调性,结合当地地域特色,科学的融入种植、养生等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满足多样化的研学需求。唯有合理的课程设计,才能让学生在研学中领会劳动带来的意义。
为此,10月18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增补专业名单,将于2020年开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
据教育部相关数据,2016年公办、民办在校符合研学旅行年龄段学生数量约1.03亿,按最低配比学生:带队老师=23:1计算,需要带队老师约4447.8万人。
研学旅行带队老师主要来自于中小学教师和导游,目前中小学校教师数量约1200万,旅行社从业人数约33.4万人,总计约1233.4万人。
除了研学基地的巨大潜力空间外,显而易见,国内研学旅行人才缺口极大。
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在国内的开展已经开花,随着政策的有效推行,与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未来孩子参与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的机会会增多。不至于孩子只能“躺在试卷里”认知劳动教育这一个途径,因为研学旅行是一个很好的做劳动教育的载体。
一个基地要成为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的基地,就必须有完整的体系和内容。
本文来源:庄主帮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网络,全部转载,内容未经核实,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