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于素质教育的呼声高涨,研学旅行日渐火爆,作为涵盖面广的旅游业态,研学旅行几乎囊括了历史文化、航天科技、户外运动等所有业态类型,辐射带动作用不可小视。作为适应全域旅游发展而生的新型旅游产品和业态,研学旅行以“教育+旅游”模式,迅速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研学旅行萌芽于1998年前后,主要以旅行社、院校合作研发以英语为主的游学活动。
在2005年-2012年间开始步入资源导向期,国内开始出现以研学旅行活动为主题的公园,旅游机构也纷纷上线了以教育为核心的研学旅行产品,但是这些并没有形成很大规模。
可以说,萌芽阶段和资源导向阶段的十几年间,研学旅行活动并没有引爆市场。
转折点在2013年。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推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此后,国家在各地展开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市场也快速进入产品成型期。
2014年之后,研学旅行作为开拓旅游发展空间业态的重要形式,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研学旅行的做出了重要指示。而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更是明确了研学旅行在教育业中的重要角色,成为了引爆市场的关键点。
诚然,研学旅行业态在拉动经济方面是较为激进的。2014年以后,研学旅行人次猛增,2017全年,实现研学旅行总人次达425万,收入自2015年开始,呈现翻倍增长趋势。研学旅行第一梯队企业,如世纪明德、明珠旅游等已成功挂牌“新三板”,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然而,面对研学旅行这个新兴业,目前市场则更倾向于将它作为旅游产品的一种,而忽视它的教育价值。
研学旅行面临的主要受众群体是中小学生,那么研学旅行产品有别于常规旅行产品,着重考虑学生们寓教于乐的需求,组织者要合理安排“游”与“学”的比例分配。
对于研学旅行目的地而言,不能仅停留在以景观为吸引物,更要展开与目的地相符的专项性类别教育、安全教育、旅游文明教育和生活习惯教育等。只有研学旅行所涉及的各个主体都以最终寓教于乐的成果为导向,研学旅行市场才能持续长久可持续发展。
对此,我们也邀请到几位业内人士站在不同角度谈论了他们的看法。
欧阳毅:万科南方区域梅沙户外营地合伙人、营火虫总经理
在十一部委联合发布的意见中是有明确的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这条主要任务的,在这里,研学旅行基地其实与我们所在做的营地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研学旅行基地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6个类别: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其实在我们营地最初的课程方向上就已经有了自然、户外、人文艺术、公益服务四个方向,已经暗合了部分研学旅行基地的课程要求。这段时间我们也已经有在进行手工类的、科技STEAM类的课程开发,而所有在营地的课程都属于体验类的课程。所以所有研学旅行基地要求的课程其实都是可以在营地内开发和实现的。
研学旅行是一种成建制的课程,也就是说同时的参与者可能达到几百上千人,所以对于营地来说,承接这样的项目首要的就是营地本身的接待能力是否能够达到,而最吸引教育机构或者学校的其实应该是配套的研学产品。研学产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场景型,特别是涉及到自然类、地理类等这种场景要求很真实的课程时一定是要结合实际的环境进行,因此营地打造的研学旅行课程也需要走出营地,到真实的场景中去的。
研学旅行其实对于师资水平和课程内容都要求较高,从师资的角度来说,我们着重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导师配比,二是导师的专业性。
除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要求的项目组长、安全员、导游人员、研学导师的师资配置外,我们按照社会学小组工作的要求配置每8-12人配置一名研学导师,比常规的人员配置高很多。同时我们的导师都是经过严格的培训,工作人员都是接受过国际野外急救协会认证的,很多导师拥有中登协、亚洲户外教育协会、爱丁堡公爵奖、世界营地协会等众多行业协会的认证。
从课程的角度来说,除了我们本身员工就拥有很强的课程研发能力外,我们与各大高校专家联合研发,建立完整的行前备案、研学课程、应急预案体系,同时结合万科已有的成长记录系统完善整个课程的评测体系。
作为学校教育的延展与补充,研学旅行和营地本身就有很多契合之处,加上最近综合实践活动被提到重要的教育系统内位置,未来研学旅行、营地教育必将成为素质教育、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与手段。
红杏:Everkid儿童户外教育机构联合创始人
我觉得将孩子们带出学校,其实就是让他们有一个开放性的教育结果,拓展他们的思维。如果简单的把营地作为目的地,从浅层次来说是一种变相的主题旅行,从深层次来说,这种带有明确主题意识的研学,无非就是一个课堂活动的延展。我觉得现在实际上缺的不是营地这类研学旅行的场地,而是需要能够把营地教育模式变成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新型教学形态,在传统教育之外得到更多收获。
现在国内营地推出研学旅行服务模块的不在少数,但很多营地其实将概念反了,他们是先弄了一些基础设施,比如攀爬架、自行车道这类运动设施,教室等,而没有想好做营地教育的学科内容或主题。我们机构接下来也会挑选一些基础设施比较适合青少年的,管理者再教育层面上做了一定工作的营地去合作,用我们的内容和营地硬件互补,搭建较好的研学旅行基地。
也有一些营地自主做营地教育,那么可能就会遇到师资力量上的不足。现在许多户外教育协会都在做营地教育的师资班,但一般三五天就能拿到结业证书,对于从业者来说这个证书只能证明他学习过,但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营地教育辅导员不是两三日速成班能够学到的。所以目前国内营地做教育在师资水平和户外教学课程上都是较为欠缺的。
研学旅行走进户外营地,无论是对于营地的发展还是对教育的创新都是一项助益,所以我希望从业者能够更责任心,能够把营地运营和教育内容更好的结合。培养或招募拥有良好营地教育经验的老师,为研学旅行打造专业的课程,让青少年从心理上、行为上的到全新的拓展。营地不单单从配套设施上,更要从软件上下功夫,让营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研学旅行。
王琪:蜗窝连锁营地创始人
营地作为研学旅行的一类目的地,出于对教育的慎重一般是选择与专业的营地教育机构合作,营地作为硬件提供方介入营地教育市场,配备封闭管理的学生宿舍,全季的室内综合体育馆,户外拓展设施,综合教学设施等。我们为了满足营地教育或研学的需求,专门打造教育营地来满足教育机构的需求。
研学旅行的师资团队肯定有别的学校教育的师资,但面对的学生是一样的,因此户外教育的师资团队也都必须是对孩子有耐心、懂沟通、了解科学教育方法的专业人士。自己做营地教育也并非不可能,但是需要招募专业的师资团队与人员来操作,课程也要根据营地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策划与设计,由专业的教研团队进行产品的研发与落地执行。如果无法真正的融入教育行业,那就无法切中这个市场的痛点和最核心的需求。
研学旅行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营地行业淡旺季不均的问题,但是研学旅行的半公益性质决定了以量换价的基本面,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而且研学旅行在产品设计、硬件配套上有一套与目前营地行业截然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与主流营地行业的基本诉求是背道而驰的,短期内研学旅行仍是国家主导的一些教育营地的舞台,但并不排除一段时间民营资本会逐渐介入,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私立院校,国际学校的业务将会更加市场化,研学旅行未来的格局很有可能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李学蔚:北京英朗优学文化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觉得营地与研学旅行能够非常好的结合发展,相较于国外游学高昂的费用,国内的研学旅行价格更加亲民,营地是走出校园非常好的载体。并且营地也需要引入新的经营内容,拉动更多的消费群体,研学旅行带来的学生市场是巨大的,而且家长现在都非常乐于给孩子们教育投资。从一个教育从业者的心态来看,也希望学生能在研学旅行中能够有所得,但这就需要营地能够进行比较专业的教育团队和课程。
从课堂走出来,到营地进行研学旅行,最应该补充和增强的就是自然方面的知识,很多营地都有着独特的自然地貌、丰富的种植等,营地可以开展自然、地理的研学旅行。此外我认为真正应该在营地大力开展的是户外运动,营地的优势也在于能为孩子们提供滑雪、划船、飞行运动等条件,不仅能掌握户外运动技能,也能锻炼身体,这恰恰是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差异点。
我认为营地想要拓展教育板块在住、食、炼、厅四方面应有所具备,突出团体性的住宿单元;绿色健康的食材,可以增加种植采摘环节;提供可以体育锻炼的场所和器械;能够授课的室内外场地。
此外,营地在师资力量上不仅要配备专业的学科教育专家,也要有户外运动的专业教官、体能管理团队,营地也可以针对不同领域的研学旅行有所侧重制定配套体系。新事物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都能吸引到学生,营地也能成为行在路上学在路上的基地。
研学旅行活动,迎风而立。研学旅行以“教育+旅游”的崭新模式迎来无限生机,给传统旅游产业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传统旅游业态必须破而后立,否则很快将被时代所淘汰。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开展研学旅行,正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需要我们站在实践育人、全面育人的高度,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落实到研学旅行的具体活动内容中。
研学君认为大力发展研学旅行活动可以从下四点做出一些思考:
一是要尽快完善研学旅行相关政策制度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带有强烈教育色彩的“旅游+教育”新形式,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不能单纯依靠以利益为目标的普通旅游市场调节,需要政府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虽然各地试点也纷纷出台文件对国内研学旅行进行规范,但是针对有关监督管理、财政支持、安全风险防范等更为细节的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
二是要抓紧设立研学旅行的专门管理机构
有了政府政策支持,还需要有一个更为专业的部门对研学旅行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和指导。可以参照日本修学旅行研究协会的样本,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协会,组织人员开展对研学旅行的研究,定期组织相关的调查统计,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进行市场化、科学化的管理等,在学校、市场、政府部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三是要不断丰富研学旅行产品
研学旅行产品要有层次和阶段性,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开发设计。
丰富研学旅行产品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比如现在有很多新的旅游业态诞生,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邮轮旅游、温泉旅游等等,都可以纳入研学旅行的范畴之中,在“游”中“学”;第二种是整合优化现有旅游资源,丰富研学旅行产品。
四是要加快研学旅行专业人才的培养
研学旅行除了要“游”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这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员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美国学生去南极开展游学活动,随同讲解的是在南极工作的科考人员。但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承担研学旅行讲解工作的基本为学校教师和景区导游,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领域,尤其是一些知识交叉的领域,会显得力不从心,如生物学领域、古建筑领域、高科技领域等。如何培养“既懂行、又会讲”的研学旅行专业人才,也是我国研学旅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 END -
文章来源丨越野e族房车与露营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