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育内容的载体,课程实施是教育展开的主要路径。根据相关要求,中小学应该建立起由必修课程+选修性质的活动课程构成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系统化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应该明确不同年龄阶段要接受什么内容的劳动教育,进行怎样的劳动体验和实践,达成怎样的劳动教育目标。这需要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规划,同时要留出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实施的空间,也就是要以“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式的学校课程建构模式来开发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借鉴,即对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年段内容进行科学划分。为此,国家层面需要有一个整体建议或规划,供地方和学校参照执行,以保证劳动教育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质量。同时留出地方和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调整、补充、完善、创新的空间和时间,让地方和学校能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创造性地进行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
符合劳动教育特点和学生发展实际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坚持“五化”原则:
一是目标多元化。劳动教育不仅有直接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态度、发展学生会劳动的能力,同时还要对其他“四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即劳动教育还应追求“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教育目标。
二是内容综合化。劳动教育课程的学习内容必然是综合的,是知识、能力、技术、情感的统一体,追求的是知行合一。因此,要避免把劳动教育课程变成知识课程、学科课程,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把劳动教育课程等同于劳动技能课程,不能用已有的通用技术课程、劳技课代替劳动教育课程。
三是载体活动化。劳动存在于实践和活动中,劳动教育课程的主导学习方式应是活动式、实践式的。所以劳动教育课程要活动化,劳动教育活动要课程化,即要以序列化的活动和实践形成课程活动系列。
四是主线实践化。劳动教育强调体验、实践,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应突出实践中体验,突出“做中学”。在操作中学习是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最重要的特点,劳动教育不可以用“虚拟实践”“思想实验”的方式进行,而必须让学生进入现场进行“实战”,没有真实的实践和操作就不存在真正的劳动教育。
五是评价多元化。劳动教育是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课程,是多方参与、多种内容综合的学习过程。这要求劳动教育在实施中,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内容要多样化,评价方式要过程化,以此来呼应课程内容的综合化与课程载体的活动化。
建设好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
来源|《中国教师报》2020年06月10日第6版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