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研学旅行网
首页 > 研学导师

论研学旅行导师应有的知识构成和能力培养

2021-04-02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在研学旅行全国试点的基础上,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研学旅行的定义:“中小学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研学旅行是一种围绕特定的主题开展的考察探究活动,也是组织学生开展的户外体验活动。对于这样一种带着研究主题的学习活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完成活动,如何指导学生去完成学校设计的课程,如何解决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确保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安全,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中要安排哪些教师去参加等问题,都涉及研学旅行活动中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以及指导教师研学指导能力的培养。


2016年12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指出:“研学导师是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具体制订或实施研学旅行教育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各类体验活动的专业人员。”同时规定,“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研学导师,研学导师负责制订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在带队老师、导游员等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提供研学旅行教育服务。”由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活动,当前研学导师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因此,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研学导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图片


研学导师的知识、技能与素养的提升


研学旅行是一种开放的、综合性的、创新型的户外课堂,这样的户外课堂不管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开放性的。在这种面向生活中各种情景的课程上,研学旅行的涉及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地理、历史、语文、生物、政治等多学科;而且要根据活动内容设计多元的活动形式,涉及调查、访谈、记录、实验、考察等多种形式,这些都需要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同时也需要每位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素养。


学校在选择研学指导教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背景,更要考虑到教师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在日常教师培训时要加强跨学科之间的联动。研学指导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素养外,还要热爱这项工作,有履行职责必备的能力。


01专业知识

研学指导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专业化能力,才能在活动中做到精益求精。研学指导教师既要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知识,又要具备广阔的视野、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和户外知识储备,能较好地胜任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主题研究、学生安全管理等。如果涉及出国研学活动,开展研学旅行的导师则应是具有相关国家知识的专业人员。


02必备的能力

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研学导师要具备一定的应急救护基本常识和生存救护能力,具有校外实践活动组织工作经历,掌握必要的户外活动基本技能。


03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研学活动中,研学导师要对学生和工作有爱心与耐心,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与丰富的情感。研学旅行过程中会有各种突发事件,这就要求研学导师要具备应急管理与抗压等素质;同时也要求研学导师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坚强的意志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教育效果。


研学导师要有综合课程开发能力

研学旅行这门课程目前还没有国家统一的可以参考的教材和方案,在实施研学旅行过程中,研学导师首先是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者。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是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研学旅行的教学内容并开展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需要了解真实的研学资源与环境,更需要实践环节的设计。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能力的培养应该让理论和实践同步提高,实现知行结合、行思并进、学思并重。其具体有以下几点。


01要有构建和完善研学课程体系的能力

研学旅行导师要指导学生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学校内外资源,结合学段特点和地域特点,创建研学旅行课程体系,编写研学旅行教材;根据每次活动效果,不断完善和优化活动方案,构建包括活动内容体系、目标体系、组织体系、评价体系等在内的课程体系。


相对于旅行机构与研学资源机构的人员,中小学教师开发研学旅行课程有对学校科目熟悉程度高,及对学生实际需求和能力非常了解的优势,这样研学导师更能够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且具有操作性的课程来。学校也要根据本校教学资源特色,组织参加研学旅行的教师开展相关课程的讨论会,在必要情况下要根据实际研学需要开展相关培训。


02要提高跨学科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能力

研学旅行的跨学科课程开发主要是指研学导师要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和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根据参加研学旅行活动学生的学情和旅行资源的特点,进行研学旅行跨学科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研学旅行是一门特殊的跨学科课程,课程的构建有自身独有的特点,教师在开发和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时要遵循课程的教育性、整体性和实操性原则。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要包含传承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等多方面目标。在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关注研学旅行跨学科课程的主题设计、实施的策略、资源的分析和学习评价等全过程全环节。研学旅行的指导教师要从以上多个方面来提升自身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研学导师协调组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组织协调能力是指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的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具体可细分为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


01协调能力

研学旅行活动有其特殊性,研学旅行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泛,教育的环境也由学校的教室转变成校外的大环境,从相对封闭单一的校园转变为校外的社会大课堂;面临的情况也变得比较复杂,涉及的教学与资源单位范围广、部门多,这都需要指导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协调;要联系校外多方面的相关机构来协同开展研学旅行工作,这就要求研学旅行的指导教师掌握相关协调工作流程,确保在整个研学过程中各方面沟通顺畅与协调有序,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如果协调不到位,很多活动就难以开展,研学指导教师需对相关沟通协调的工作掌握熟练,争取做到协调有序。


02领导和组织能力

研学旅行过程中,涉及到学生、家长、导游、景区工作人员以及涉及的场所中的人员等等,研学指导教师在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的同时,还要激发这些人的正能量。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教师要建立起活动各方主体管理人员的职责体系,发挥各方主体和每个学生的特长,包括学生的分组,分组后活动,最后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分组总结汇报等等,整个研学过程要做到组织有序。


研学导师安全意识与保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安全性是研学旅行的第一原则。研学旅行活动指导教师应具备与研学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这些都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并进行专项的、行之有效的预演。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具体到研学活动中,研学旅行导师应具有以下安全意识与能力。


01制定安全方案

研学旅行指导教师在组织活动前,要组织落实学校研学旅行安全方案制订,安排落实具体措施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在研学活动过程中每个重点安全环节的纪律要求。 


02制定应急预案

制定学校研学旅行应急预案。根据研学旅行的内容、地点、交通方式,以及当时的天气情况,制定出行的相关安全应急预案。


03落实安全责任

学校在研学旅行活动之前,要科学合理制定各方安全责任方案,合理安排研学旅行的交通工具和时间。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同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参加研学活动的每个具体的人,包括教师、导游员及交通、住宿等相关机构人员。


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也特别提出,各地要制定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研学导师更要有责任心,确保每个环节学生的活动不出问题,即便出了问题也要积极面对,稳妥处理。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研学旅行导师的安全意识与保障能力的培养。


文章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政策解读

扫码关注
研学旅行网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华夏新锐(北京)教育科技中心
备案号:京ICP备18031541号-1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中区甲14号院东楼

运营中心:山东省济南市青年东路18号山东广电产业大厦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