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到底多少营地被拆?原因找到了!
2021-12-08
中国有近2亿的中小学生,每年参与各类营地活动的人数不足百万,营地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然而,现实却是很多营地因为涉及违规违法导致被拆除。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17年至2019年,上述营地因为违规导致部分拆除或全部拆除。其实不只是这些,2015年8月,崂山城管执法局组织人员集中整治,拆除全国青少年青岛活动营地私搭乱建21处,面积共360平方米。2016年11月,北京西二旗一处房车营地变味成为“车房”,房车俱乐部使用土地为农耕基本农田,所有建筑物及地上附着物未经国土、规划、建设部门批准擅自搭建,属违法建筑,要求被拆。2019年1月,金家岭城管中队组织人力拆除了全国青少年青岛活动营地内约2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2019年3月,云南省丘北县普者黑景区内桃花岛山庄、大湾子露营地两处违法建设被依法拆除。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多项支持青少年户外营地发展的政策,但很多地方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是政策执行主观化。政策落实的关键在于乡村干部,由于我国乡村干部大多是行政管理出身,在认知程度和专业知识上缺乏对青少年户外营地的准确把握,多数情况下只能凭借个人经验和有限的视野对其进行理解,对政策背后的政绩和风险进行判断,往往容易造成与市场规律偏离。二是政策执行表面化。由于目前乡村发展青少年户外营地缺少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治理手段,个别地方乡村干部迫于招商引资的压力,为了让项目快速落地,往往“选择性执行”,即选择一些能够达到“立竿见影”效果的内容予以实施,例如划一片场地、买一批设施、挂一块招牌,拍一堆照片,而很少从青少年户外营地经营规律的角度对项目进行科学、系统地论证 和策划,造成大量人财物的闲置和浪费。营地产业要素中最难获取、资源最稀缺、资金成本最终的部分就是土地的获取、投资与设施建设,这是目前制约青少年户外营地经营主体从事产业投资与运营所面临的最大掣肘。第一,由于乡村人口外流而导致农田、集体建设用地和房屋等大量土地、建筑资源闲置。同时,青少年户外营地涉及的一些体育、游乐、建筑等设施也因用途管制、集约用地、土地三权分置、土地经营权流转等资源盘活方面的问题而难以开展。第二,由于城市建设用地蔓延和扩张产生巨大现实利益,加上规划的刚性不强,乡村自然生态被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被淘汰产业,尤其是高污染企业向城市边缘地区或农村转移,总体上造成青少年户外营地可用空间被不断蚕食。另外,绝大多数乡村生态空间、土地利用规划滞后于社会需求,开发路径不清晰,存在“千村一面”的规划现象,不能很好地针对各地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区位条件与人文环境进行规划,导致规划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生命力,使青少年户外营地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营地导师作为践行青少年青少年户外营地理念,实施服务过程、落实服务目标的工作人员,承担着营地课程产品开发、组织、实施、协调、运营、管理的责任。作为连接营地、课程、家长和孩子最重要的纽带,营地导师良好的职业素质不仅对青少年具有直接影响,更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由于我国青少年户外营地起步晚,相较于市场发展速度,理论研究与人才保障等基础性工作还比较滞后,再加上青少年户外营地属于交叉学科,融合了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旅游管理、社会学等学科,学科专业未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社会普遍认可职业认证体系与行业合规还未形成,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整体上看,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行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发现,人才数量匮乏、年龄结构年轻化、专业技能不足、从业经验欠缺、兼职工作为主、流动性大是国内营地导师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青少年青少年户外营地具有明显的复合性产业特征,充分融合了现代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民宿、餐饮、休闲等多个业态,现行土地用途分类体系无法适应这一新事物的出现。一方面,目前土地用途分类体系主要基于传统的一、二、三产业分类体系,没有考虑土地利用的复合性,也没有明确界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业设施用地。另一方面,青少年户外营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整齐划一的土地用途分类体系无法满足多样化的用地需求。
本文来源:体育成人教育学刊,作者:徐文琦 郭梦 吕璐露。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