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促进三者协同发展,应着力打通三大体系的界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如何操作呢,跟着小研一起来看~
01
“双减”背景下,作为我国校外教育三大体系的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相辅相成,且有共通性。
它们是实现学生幸福成长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发展,因此,都已被纳入中小学必修课计划。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分支,研学旅行对应的是考察探究,劳动教育对应的是职业体验。
但是鉴于研学旅行更广阔的空间和劳动教育更深刻的内涵,二者的独立地位愈加凸显。
为了更好地促进三者协同发展,应着力打通校外教育三大体系的界限,真正实现三者融合共通,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02
第一,应增加研学旅行等活动主题设计中的劳动教育内容。
在研学旅行等活动的主题设计中增加劳动活动,能够打造劳动教育主阵地。
按时间顺序分阶段来说:
前期准备阶段,研学导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动教育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通过组内及组间讨论不断优化完善方案;
实施阶段,通过创设真实情境,鼓励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劳动方式,积极参与劳动过程,帮助其找到适合的劳动方式和实践方式;
总结阶段,应指导学生对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呈现,通过指导学生撰写劳动报告、反思日志、心得笔记等方式深化主题探究和体验。
03
第二,通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以研学旅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幸福创造能力。
作为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的表现路径,研学旅行是根据学校的区域特色、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教学内容量身定制的。
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融通课内与课外、家庭与社会的多种资源。
故可以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进行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实践检验和协作共享等。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合作制定劳动方案,记录过程,交流感想,深度整合观察、阅读、数据采集、资料检索、主题设计、作品创作、劳动作业、沟通协作、问题解决、创新创造等。
并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度体悟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的实践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04
第三,通过研学旅行的项目化形式驱动学生劳动教育的深度参与。
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动手实践。
通过“前置学习、现场研学、总结反思”等三大环节的研学项目式学习形式,可以确保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的科学系统性。
将育人理念深度融入社会、自然等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发展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
05
第四,通过采用研学旅行惯用的“360o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劳动教育兴趣。
“360o评价”方法通过关注真实情境下参与活动学生的任务解决过程,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将评价重心聚焦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故亦可将其应用于劳动教育的评价。
具体而言,可通过运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研学导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多路径评价,科学评价参与活动的学生,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兴趣。
06
第五,通过专业研学导师团队提升学生劳动实践的教育品质。
人才是校外教育三大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鉴于此,建立一支对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有着深刻认知,具有高度专业性、积极性和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是决定综合实践教育发展高度的关键。
未来,在新的劳动教育样态中,研学导师不仅参与劳动任务的分工、劳动知识的讲解及劳动活动的组织,还能成为研学劳动教育的开拓者与研学劳动项目的设计者和引路人。
因此,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有必要通过搭建跨学科桥梁,扎实提升校外教育体系师资团队的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手段(方法),从而切实有效提高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的内在品质。
通过研学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让更多师生可以在其中放松身心,同时提升对劳动的认知和劳动能力。
作者:翟向坤,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章来源于中工网-工人日报 。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