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上新” 师资供给须创新
2022-09-21
新学年伊始,中小学课程迎来新变化。按照新课标要求,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多种劳动技能将被纳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方面。
《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报告(2022)》显示,各学段劳动教育教师普遍存在较大缺口。初步测算,小学学段缺15.8万名劳动教育教师、初中学段缺6.3万名、高中阶段缺3.4万名、普通本专科缺6.1万名。因劳动教育课有其相对独立性,并非单纯的“教你干活”,其体系应包括劳动的目的、要素、课程设置、评价标准流程等。那种认为劳动教育就是下地干活或做家务,是一种庸俗化理解。要让劳动课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在课程结构、内容体系、师资配备上都需要完善提升。显而易见,加大劳动课教师培养力度,加快劳动课师资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对师范院校而言,要从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到招生培养计划,都需要加以系统规划并推动落实。只有在构建劳动教育学科体系、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培养体系上下足功夫,才会有充足的高质量劳动教育师资供给。其次,劳动教育属于综合性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针对实用型和创新型劳动教育的时代要求,在劳动教育师资培养上,应构建“双师型”协同教育机制,探索综合实践培养模式。比如通过校企合作,适应新时期劳动教育改革环境,培养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当下,由于“师源”不足和学校编制限制,学校要想配齐劳动教育专任师资,并非一句话就可解决。作为权宜之计,可以考虑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劳动课教师,或者利用社会资源,以“共享教师”的方式聘请一批兼职教师,尽最大努力保证劳动课的教育质量。深刻认识新时代“双创”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意义,正确对待目前劳动教育面临的困难,理清解决问题的路径,对深化劳动教育、推进“五育融合”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