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研学旅行网
首页 > 研学资讯

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22-10-30

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罗晓红,郑岚,肖意凡

(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长沙410100)


[摘要]在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主题活动是一种基于儿童立场,聚合人类社会生活各种真实经验,服务于幼儿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组织形式,它强调创设具体活动情境、师幼合作与对话、幼儿亲身探究。在设计幼儿园自然教育主题活动时,教师应遵循分析幼儿需求、收集幼儿问题、分析主题内容、讨论活动计划的流程,以保证主题活动更具弹性和过程性,能够满足幼儿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实施幼儿园自然教育主题活动时,教师应将之视为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设置合理的活动预期,抓住实践操作的核心环节,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不断扩展认识,进行反思性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然教育;主题活动;园本课程

DOI:10.13861/j.cnki.sece.2022.10.011


主题活动是一种符合幼儿经验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幼儿提供一体化和综合化的学习支撑。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需以幼儿的经验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为起点和依据。[1]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个融人类个体本身、社会文化和自然于一体的立体性、关系性存在。[2][3][4]这种认识转变了幼儿园课程的建构方向和路径,一种以自然、文化和社会为主要对象的、综合的自然教育课程思想逐渐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实践。[5][6]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主题活动具有更深邃的思想指引、更广阔的实践场域,应该成为革新主题活动的指导性框架以及合理发展幼儿经验体系的条件支撑。


一、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内涵解析

对自然教育的理解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以大自然为对象和场域的教育。第二个层次是指涵盖人类社会生活全部范畴的教育。[7]基于个体存在的自然性和文化性不可分割的特点,自然教育也不断从第一个层次走向第二个层次,而这种转向也深刻影响着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过程。此时,自然教育就不仅意味着要在教育价值取向、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尊重幼儿的自然属性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还意味着教育者要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儿童与自然、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凸显人与自然、社会、文化的有机融合。[8]自然教育视域下的幼儿园主题活动由此是一种基于儿童立场,并以更宽广的视域聚合各种经验以支持幼儿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组织形式。在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必须首先从人、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场景中去思考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不同向度和不同层次。自然教育主题活动应该融各种情感、思想、认知和技能等要素于一体,以关系性思维来理解主题活动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9]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活动情境、师幼关系及活动方式三个维度来定义自然教育主题活动。


儿童立场是幼儿园自然教育主题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基本前提。儿童立场强调的是幼儿有其内在的个人世界,且这一世界不是纯粹的事实或物理世界,而是与其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联系的,[10]幼儿对外部世界的理解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因此,自然教育视域下的主题活动应该是情境性的,教师与幼儿应该在同一情境中共建对事物的理解,应该在把握幼儿深层心理需要与动机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自主发展。[11]在构建活动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重通过良好的师幼关系来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作为主题活动中的实践主体,幼儿的思想、情感和发展需要都应得到充分尊重,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起平等的主体关系。教师不应因自己在文化、经验和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而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在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分享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主实现这一转变。[12]活动情境和师幼互动都是有效建构自然教育主题课程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在活动方式上强调幼儿的自主探索,让幼儿去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环境及操作材料。因此,自然教育视域下的幼儿园主题活动就是一系列基于具体情境并以幼儿发展为逻辑起点和主要目标,融合各种自然、社会和文化资源,以幼儿的亲身探究为主要实践方式,在师幼合作与对话中共同生成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幼儿园自然教育主题活动的设计

自然教育视域下的主题活动不是让儿童的经验去适应或匹配知识,而是知识必须适应儿童的经验。[13]主题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实现客体知识向幼儿经验的转化,而这种转化主要体现在由原来的教师预设转向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建构,因而它也更具弹性和过程性。教师可从分析幼儿需求、收集幼儿问题、分析主题内容和讨论活动计划四个环节入手。


秉持儿童在前的教育理念,在设计自然教育主题活动之前,教师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在观察和对话的过程中分析幼儿的发展需求以及收集幼儿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选择课程内容及其实施方式时能够有明确的方向。当与活动主题接触时,幼儿往往都是基于自身既有的经验提出相应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呈现了幼儿多方面的学习需求。教师只有厘清了幼儿的学习需求,才能真正从幼儿的立场来选择活动主题和组织课程内容。例如,在以蜗牛为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流得知,部分幼儿对蜗牛的外形特征很好奇,想知道蜗牛的牙齿、舌头和脖子的形状;部分幼儿对蜗牛的触角、外壳以及黏液的功能感兴趣,想知道蜗牛是如何发出警报、存放食物以及粘住地面的。由此可见,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学习需要,教师在明确这一点后,就应该设计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内容,并鼓励幼儿参与活动方案的设计。还需注意的是,尽管教师已经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针对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养护要点等内容进行了介绍,但并不是每一个幼儿对关于蜗牛的知识都已经全面掌握,对教师的教授方法都能够有效接受。此时,教师就需要对幼儿既有的知识储备、经验水平、学习特点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其存在的不足,这样方可为自然教育主题活动的设计提供方向性的指引。


在把握幼儿学习需要和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教师就要对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设计。自然教育主题活动应该基于幼儿经验发展的整体性、探究性而将关于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资源纳入课程内容范畴。为此,教师一方面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这是自然教育主题活动之所以存在的价值前提,自然的首要之义就是承认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此时教师要考虑主题内容是否契合幼儿既有的经验和能力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热情。另一方面还要分析活动主题所涵盖的内容能够为幼儿提供哪些学习经验,以及这些内容的可获得性。此时教师不能将自然教育视域下的主题活动内容范畴局限于各种自然之物,而是需要以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关系性和联结性为基础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社会和文化资源都纳入主题活动内容范畴,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这样方可支持幼儿的全面发展。


主题活动只有将自然、社会、文化全面融入幼儿的生活才能真正产生意义,因为只有让幼儿全面地认识自我及文化,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自然与社会,两者不可分割。自然教育主题活动的生成逻辑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而是幼儿在与活动主题的“周旋”中产生的,教师需要做的是更好地去观察幼儿、倾听幼儿以及与幼儿进行对话。自然教育主题活动的计划是教师退位观察幼儿后基于主题情境而做的一种探索性预设。厘清幼儿的学习需求后,教师就可与幼儿共同讨论主题活动计划。此时,教师应秉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设计原则,让幼儿基于自己的经验和需求先行设计活动方案和活动流程,只有当幼儿遇到发展瓶颈时,教师才以适当的方式介入,最后与幼儿共同完成主题活动的计划。这种活动计划模式既尊重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规律,又维持了支撑幼儿有效发展的经验体系的完整性,因而它与自然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三、幼儿园自然教育主题活动的实施

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施不仅是教师将活动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建构主题活动的行动路径。在实施主题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自身与幼儿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即幼儿是主题活动实施的主体,教师应该在观察、倾听和分析的基础上以对话的方式支持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并尽可能抓住新的教育契机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在实施流程上,自然教育视域下的幼儿园主题活动实施过程可以借鉴杜威做中学的五步教学法,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确定主要问题、提出问题假设、开展实践操作、验证问题解决方法五个相互衔接的环节来推动主题活动的实施。在上述五个环节中,实践操作是主题活动实施的核心,教师需要做细致周密的安排。例如,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教师可提供多种资源供幼儿进行观察和操作,幼儿既可以借助这些材料自主解决问题,又可以向外寻求帮助。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坚持生成性思维,要在有效引导既有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上敏锐观察和把握幼儿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对幼儿的活动状态、活动需求进行有效分析,以此为基础来调整和改造主题活动的环境与材料。


随着活动的开展和深入,幼儿自身的经验体系和思想状态都在不断发生改变,他们也会遇到各种认知或者操作等方面的问题。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要在幼儿操作后就直接告知他们既定的知识或者答案,而是应该采用对话的方式来启发幼儿认识该主题活动所涉及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各种知识及其相互关系,让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始终保持一种求知和探索欲。在问题发生时,教师需要先将问题抛还给幼儿,从幼儿的经验和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对话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认识问题所关联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主题活动所涉及的内容首先应该是关于客观世界的,如各种自然物体、动植物的形态与生长过程、天气与季节变化等。在此基础上,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内容就应该进一步过渡到人为世界的方方面面,让幼儿在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逐步理解人类个体存在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如此一来,幼儿园主题活动才能真正践行自然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帮助幼儿进行自主性和反思性的学习。[14]


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施还应该有合理的活动预期。不同年龄或者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的发展是不一致的,教师难以对幼儿的学习发展进行终结性或者比较性评价。此时,教师就应该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状态,并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发展状态调整活动预期。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不仅存在多个向度,还存在不同的层次和水平,教师应该为幼儿建立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的活动期望,引导幼儿逐步理解自然教育视域下主题活动所涉及的各方面的内容。[15]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主题活动在目标、内容、情境等方面都是综合的,它遵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自然世界逐渐过渡到人为世界,这种思维和路径的转变使幼儿园教育进一步回归了人类个体发展的本质。教师应该进一步从理念上深化对主题活动本质与价值的认识,以一种更具综合性、包容性的自然教育思想来考察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推动幼儿的综合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绯.幼儿园以社区为基本场域开展主题活动的价值与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21(11):83-86.

[2]孙帅.人性的关系性:奥古斯丁论人作为“形象”[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26-37.

[3]刘亚明.生命价值论要:主体间的“关系性”价值[J].社会科学研究,2016(06):136-142.

[4]杜传坤.儿童文学的化育: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21(09):10-13.

[5]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J].中国教师,2020(01):81-85.

[6]计彩娟.农村幼儿园自然课程的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1(12):77-80.

[7]李政涛.当代教育发展的“全社会教育”路向[J].教育研究,2020(06):4-13.

[8]罗晓红,肖意凡.课程领导: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关键[J].学前教育研究,2020(11):81-84.

[9]刘铁芳.日常教育生活中儿童立场如何可能[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45-48.

[10]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详麟,王承绪,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76-77.

[11]赵南.理解儿童的关键条件:教师的“一识四力”[J].学前教育研究,2020(07):3-13.

[12]方卫平.输入与传播:从“儿童中心主义”到“儿童本位论”[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02):8-15.

[13]何媛.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基本视角:儿童的经验[J].学前教育研究,2012(07):35-39.

[14]王艳玲.儿童本位:中国课程发展的转型—钟启泉教授访谈[J].基础教育课程,2010(12):13-20.

[15]吉标,吴霞.课程实施:理解、对话与意义建构—一种建构取向的课程实施观[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1):85-88.



来源: 《学前教育研究》期刊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政策解读

扫码关注
研学旅行网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华夏新锐(北京)教育科技中心
备案号:京ICP备18031541号-1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中区甲14号院东楼

运营中心:山东省济南市青年东路18号山东广电产业大厦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