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研学旅行网
首页 > 研学资讯

成功案例分享|这些学校开展的活动,才叫大师级别的劳动教育

2022-11-05
“劳动最光荣”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育人价值观。


70年时光如梭,但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内核使命始终不变。

新时代下,学校更是将劳动教育武装为育人“利器”,结合激励式评价,让“劳动最光荣”成为经得起时代考验的口号。

今天就跟着小研一起来看看什么是大师级的劳动教育~


01
北京市八一学校:学生下厨代替外卖

学校食堂里,一群“小大人”穿梭在食堂,擦桌子,收拾碗盘,清洁地面......

课堂上,学生们正用自己制作的农具结合历史书上的知识来学习早期农耕文化。

课余时间,大家不再习惯点外卖,而是自己动手,做一桌“香喷喷”的饭菜.....

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学生们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劳动教育”。

“一提到劳动教育很多人就会想到帮妈妈洗碗,打扫房间卫生等这样简单且符号化的事情。但其实‘劳动教育’并不是这么简单。”

北京市八一学校校长助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李喆在提到“劳动教育”时这样说道:

“就像学校的值周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而学生自己组建的家政社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技能,孩子既有兴趣,分享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也能收获快乐。”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劳动教育需明确课时,并列入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

当我们沉浸在课本中去了解各种文化知识的时候,图文带给我们的是思维上的触动,若将劳动实践和学科理论相结合,想必这对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会有更进一步的体验。

李喆还表示,学校一直保持着劳动教育的传承。

以值周为例,作为一个制度来完成,坚持了很多年。

根据学生在值周时的表现来打分,包括组内同学打分,带班老师打分等方式评出优秀的值周生,最后将成绩记入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现在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

“对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我们更关注的是他们将来能不能更好的独立地、科学地生活。

劳动教育一方面是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一方面是培养劳动技能,最终是为了让他们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去创造更好的生活。”李喆说道。



02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在志愿服务中收获幸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些时令的智慧在亲身实践中被年幼的孩子们领悟。

这就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中体悟自然之美。

在中关村二小百旺校区,有一片以“快乐农庄”命名的农业基地,供学生在校劳动实践。

每班各认领一块试验田,照料植物。

入秋,叶子刚刚泛黄,六年级的孩子们就惦记起“秋收”这件年度大事,撸起袖子准备收白菜。

学校德育副校长刘轶宁告诉记者,今年秋季收获时,六年级各班将组织班级竞赛,评比“秋收”质量。

“看看他们有没有摘掉烂叶子,白菜收得是否完整,周边垃圾有没有清理。”

白菜收割完成,立即在学校食堂炒熟成盘,孩子们吃着自己亲自照顾、亲手摘得的白菜,心满意足。

下地“务农”只是学校劳动教育的一种,并不能流于常态。

日常,中关村二小还以志愿服务为特色,让劳动成为每个学生的习惯。

比如楼道中的图书角、操场上的沙梦园、课间活动场所等,都是学生志愿服务的场地。

每隔一段时间,学生公开征集志愿者,学生自愿报名,完成日常劳动服务。

“这些志愿者经过班级评选有机会成为学校优秀志愿者,在学校宣传表彰。把‘劳动最光荣’的理念传播到更多学生中去。”

在班内,每名学生也要轮流担任“分餐员”,在老师的协助下为同学们分饭。

劳动意识已经成为学生的日常习惯。

“我们会在家长会上将劳动教育的理念向家长们传播,让家校形成合力,推进劳动教育,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少年。”刘轶宁说。



03
北京市京源学校莲石湖分校:躬身照顾“五分田”

北京京源学校莲石湖分校秉承京源学校“为学生一生幸福而努力工作”的育人理念,莲石湖分校的老师们必然不会缺失劳动教育。

为此学校后院开辟了“四勤五分田”,“校兔班”也建在后院里,学生们在后院里播种、亲手用压水井压出水来浇灌菜苗,田里的杂草拔下来喂兔子。

由于不打农药,为生虫的蔬菜除虫,数学知识大排用场,计算各种蔬菜叶片被虫子咬过的面积,看看哪种蔬菜最受虫子的欢迎,捉到虫子问问生物老师,看看有什么方法能够生物防虫。

夏季收获的大白菜、秋季收获的红薯,亲自从田里挖出来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劳动的喜悦。

课间休息,校兔是孩子们的好伙伴,孩子们三五成群的来到兔舍,为它们打扫,为它们添水、添草。

孩子们都希望和兔子成为好朋友,都希望自己送来的草是兔子喜欢的,所以非常认真观察和研究兔子的饮食习惯。

向科学老师请教养兔的技巧,美术老师还带着孩子们到兔舍边上美术课,大家一起为兔子画肖像,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能将兔子画的惟妙惟肖,必然是兔子都深入孩子们心中了吧。

除了养兔、种田,分校孩子们来到食堂吃饭都会带着小抹布,吃完饭把自己的饭桌清理干净。

班级里没有人的时候必然是“桌面、地面清,桌椅板凳齐,关灯、开窗通风”的,分校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校、班级的事情人人有责。

除了在校内,假期在家里每个年级的孩子都要学会一项劳动技能。

小到洗自己的衣服,打扫自己的房间,大到学做一个菜,为家里的垃圾分类,每个暑假或寒假孩子们都能get一项新技能。



04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屋顶变身学农种植基地

南瓜、花生、辣椒……

金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的“采摘园”又迎来了收获季,同学们摘下自己亲手种植的累累硕果,整个校园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工美附中坐落在东城区东直门外,寸土寸金。

为了给学生们创造体验农事农活,感受农耕文化的机会,学校因地制宜,在楼顶、屋顶开辟了采摘园,栽种果树、中草药和各种农作物,作为学农种植基地。

学生们以班为单位,依照农时精耕细作。

都说久居城市的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工美附中的学生足不出校,就能体验劳动的价值和快乐。

工美附中校长王泽旭介绍,学校非常重视劳动教育,除了初二年级全员参与学农活动外,劳动教育还融入了学生的一日生活:

每星期都要安排一个班的学生值周,参与学校日常管理;

而每个月第一周的周一中午是学校固定的“劳动日”,各班统一做大扫除,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层面进行评比,优秀的班级发“大拇哥”以资奖励。

在王泽旭看来,站在育人的角度,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进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是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保障。

因此,作为美术特色学校,工美附中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并已经作为一项传统,纳入到学校每年的德育工作计划之中——以活动为契机,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劳动观,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

此举,对于推动学科整合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比如,工美附中是美术特色学校,学校带领学生走进荣宝斋,亲自制作景泰蓝,在社团活动中,指导学生设计服装,制作纸艺服装。

学生们还利用自己的特长,为社区画板报,服务社区、服务社会。

“好的教育应该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工美附中对劳动教育的设计与之不谋而合。

尽管在劳动教育方面颇有心得,王泽旭仍坦陈,“目前,开展劳动教育还有不少阻力。”

具体而言:

▪一是时间问题,学生既要学习文化课,还要学习美术专业课,所以课时很紧张;

二是场地问题,学校场地有限,专用教室少;

三是师资问题,专业劳技老师配备不够充足。

同时,他也认为,“分层”实施劳动教育非常必要

因为,每个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各有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低年龄段的学生,需要安排一些简单安全的劳动活动,尽量不外出

高年龄段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外出的劳动活动,还要有一定的劳动强度和劳动难度

“只有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分层实施,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入脑、入心,起到应有之义。”



05
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用劳动撬动学生的综合素养

分司厅小学是一所地处东城的百年老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底蕴和综合素养,而劳动教育正是重要的抓手之一。

分司厅小学校长金辉将学校落实劳动教育的做法总结为“三多”——多元化、多方位、多渠道,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金辉介绍,分司厅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特色可以归纳为两个融合、一个协同。

其一,课程融合,促劳动教育多元化发展。

在课程教学中,分司厅小学开齐开足劳动技术课程,结合“树人课程”培根、立品、育能、砺行的方法论,设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课程目标。

不仅培养学生的生活和生存技能,更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教师则立足课程主渠道,创设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以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激情和学习动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编制中国结》课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中国结的编制方法,并在小组展示时运用所学方法设计完成一件作品。

这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古代劳动技艺的学习和传承,更是对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再培养。

其二,活动融合,促劳动教育实效性。

学校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少先队活动紧密挂钩,同时开设年级活动、节日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亲子运动会、家长开放日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

例如,一年级开展“学做小军人”活动,学生们在教官带领下完成丰富有趣的训练项目,通过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学习军人的顽强作风。

中秋节,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月饼,体验劳动收获的快乐,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与众不同的节日祝福。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们亲手到地里挖白薯,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体验辛苦劳动所收获的快乐。

走进传统文化基地,参与串珠、泥塑、烘培等课程,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学校的彩虹志愿者还走进社区参与公益劳动,为社区叔叔阿姨送报读报,做有益的事,在学生心中树立从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其三,家校协同,促进成长。

学校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家访等形式积极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引导家长认识到劳动对于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促进作用,使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

金辉认为,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是学校教育不可获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她更加希望举全社会之力为学校提供资源,开设活动基地,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参与活动的平台。

同时,也希望家长全力配合学校,在家庭教育中提高孩子们的劳动意识。

通过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努力,不仅让学生们爱劳动、会劳动,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需求,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通过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养,真正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06
北京市第九中学:劳动教育贯穿“德智体美”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北京市第九中学,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师生不仅谨记,更严格落实。

虽然“劳”刚刚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出道”,但在九中,劳早已贯穿“德智体美”全线。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培质、以劳育美”四个方面是通过劳动教育在九中具体实施的。

高中部德育主任邵莹莹介绍,每月第四周班班校会时间是学校的 “校园劳动日”,校园里小到花草浇水、大到操场清洁,都由学生全权完成,老师也要参与其中。

全员劳动,让劳动教育成为责任与担当,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这就是“以劳树德”。

在以劳增智方面,学校认为“劳动是创造机会,只有动手,才能完成创造性的活动。”

因此,学校积极利用各种动手机会,将学生的“劳与智”有机结合。

比如校服熊、校服狮、班级明信片等,全部由学生动手设计,在劳动中开发智力、提升创意。

在以劳培质方面,学校积极开展体验性的劳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回社区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多种岗位、多种形式的劳动,进一步树立劳动意识,倡导劳动最高荣、劳动最美丽的理念。

学校以新疆内高班为特色,对于新疆的学生,学校鼓励他们利用假期时间帮助家里做农活,帮助乡镇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学习、整理档案资料等等,充分体验劳动带来的喜悦,提升综合素质。

劳动也是美的源泉,因此在以劳育美方面,学校从顶层做设计,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之美。更通过表彰等方式,将这种价值观传播。



07
北京市通州区第六中学:劳动纳入校级评优 学生“组队”实践

环境卫生志愿小组、文明监督志愿小组、午餐保洁志愿小组、社区慰问志愿服务队……

这五花八门的小组是否看花了你的眼呢?

它们都是通州区第六中学成立的志愿服务小组。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参与不到”的小组。

通州六中校长常恩元介绍,学校始终保有劳动教育的传统,并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先后在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等各项评比,将劳动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夯实劳动教育的制度机制与评价体系,让热爱劳动的好品质成为学校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内容。

常恩元还表示,劳动教育不光是为了推动劳动本身,更在学科整合方面有更为积极的作用。

项目开展以来,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逐步实现了学习方式由“授受”向“自主、合作、探究”的转变,给学生带来了真实的体验,让学生获得了多种实践技能。

同时,劳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人文素养,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到深远的正导向作用。

既有学科教育传统,又体现带有区域特点的现代社会学习特征。

在无形中培养出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优良学习品质。

即使有上级“红头文件”的鼎力相助,常恩元也坦言,真正实施起来仍遇到不少困难。

▪首先,社会、家长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大众在某种程度上仍“唯成绩视图”,对劳动教育并不重视;

其次,学生其他考试科目占用大部分时间,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劳动教育的正常开展;

第三,目前仍缺乏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和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

面对各项难题,通州六中积极面对,努力整改。

先是构建学生劳动教育体系,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推出校园系列、校外系列、节日系列等。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出台《班级环境建设标准》,鼓励各班进行主题布置;

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将劳动技能列入学校教育日程,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劳动局面;

积极健全反馈评优制度,每学月每班评选一名环境小卫士,每月评选环境标兵班;

倡导学生每人每天承担一两样家务劳动,学期末评选家务劳动小能手,全方位鼓励学生劳动,在劳动中寻找快乐,收获幸福。

常恩元还表示,面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一定要要制定出不同学段的劳动教育内容、培养途径、可好标准,这才是劳动教育的真正落地。

“劳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书本、课堂上,学生的劳动技能成为学生的必备综合素质之一,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看到的。”



08
首师附密云中学:学生“组团”参与家乡梨“一条龙”服务

“我们对酥梨、雪花梨、皇冠梨、黄土坎贡梨进行了糖度和酸度检测,咱们密云的贡梨糖度平均值最高、酸度平均值最低,口感好。”

在密云万象汇的一层卖场内,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的高一学生雷雨晴和她的同学们正向顾客介绍着贡梨,他们还热情的邀请小顾客现场对贡梨进行糖度检测。

这是首师附密云中学开展贡梨课题实践活动的场景,课题组的孩子们正在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向顾客们介绍贡梨的优点,八十箱来自学校“绿水青山”课程实践基地的贡梨销售一空。

据了解,这是一次跨学科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共有数学、生物、地理、化学、历史、政治等多个学科参与进来,多角度对本地区的黄土坎鸭梨进行了实践研究。

生物老师曹丽娜介绍说,这次她带领学生研究的是《黄土坎鸭梨与其他鸭梨糖度、酸度及石细胞粒径差异性研究》。

学生们亲自动手实验,对贡梨的糖度、酸度及石细胞粒径差有了直观的认识,在实践中通过指导学生对黄土坎鸭梨及其他类型的鸭梨进行相关参数的测试对照,找寻黄土坎鸭梨品质优质的依据和原因,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黄土坎鸭梨的特色。

活动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查找文献,确定研究方向,对实验器材的使用进行摸索,最后又对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体会到了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提升了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曹丽娜说。

学生雷一鸣告诉记者,本次活动售卖的梨都是我们高一贡梨小组的成员亲自采摘、亲自装箱的优质梨。

摘梨可比吃梨难多了,但是辛苦并快乐着,尤其看着我们的贡梨受到大家的欢迎,能够帮助果农进行推广,特别有成就感。

他希望家乡的贡梨能被更多的人知道,也希望自己学到的知识能为家乡建设出力。

据首师附密云中学教务处主任李铮介绍说,学校借助黄土坎贡梨即将上市的有利时机,安排了这次活动。

学农体验安排与农事、农时紧密结合,这次课题研究与学农体验相结合,引入“工位”操作方式,分别从采摘、筛选、装箱等环节合理安排个人、小组以及小组之间的任务分工,“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自立、自强、团结、协作的课程操作理念渗透给每名学生。希望学生通过劳动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据悉,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以开展“绿水青山系列课程”融合实践为突破口,将学校科技教育需求与服务家乡建设相结合,依托密云地区特色的生态人文环境特点及优势,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和奋斗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乡村文化、农耕文化的文化自信,本次贡梨课题的研究正是“绿水青山”融合型实践系列课程之一。

记者了解到,此次专题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黄土坎贡梨,从生态环境分析、历史文化溯源、营销推广创新三个角度,拟设了6个课题研究方向。

课题有黄土坎鸭梨与其他鸭梨糖度、酸度及石细胞粒径差异性研究、黄土坎鸭梨营销推广规划设计等。

让学生参与到劳动生产、流通、服务贸易的实践体验中去,将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家乡建设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推动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发展家乡的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校长李文平说道:“密云的青山绿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结合学农体验、职业体验、志愿服务等,继续打造绿水青山课程体系,让学生知家乡,爱家乡,将来更能建设好家乡。”

来源: 中国网教育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政策解读

扫码关注
研学旅行网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华夏新锐(北京)教育科技中心
备案号:京ICP备18031541号-1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中区甲14号院东楼

运营中心:山东省济南市青年东路18号山东广电产业大厦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