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研学旅行网
首页 > 研学资讯

当很多学校的劳动教育还“锁”在“纸上”时,这所学校已经找到解锁的密码!

2022-12-06

“如果学生只知享用由社会创造并提供给学校的那些物质和精神财富,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社会的进步性和道德进步,取决于组成这个社会的人们如何对待劳动,把劳动看作什么——仅仅是获取物质福利的手段,还是有充分价值和丰富内容而又有趣的精神生活的条件。


可见,劳动的本质是创造价值的活动,劳动是“产生真正的教育”的密码。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河南省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是如何用劳动打开学生自然生长的教育之门,用劳动开启有温度、有故事的教育之门的~



01

田园劳动课程,每班都有“一亩田”


《论语·微子》写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不劳动,缺乏基本生产知识,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呢?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再也不能停留在只通过书本认识世界了。


艾瑞德国际学校秉承自然生长理念,将学校的300亩农场作为第二课堂,开展以劳动教育为基准的田园课程。


每个班级从一年级开始分到“一亩田”,这“一亩田”将伴随学生整个小学生涯。在这里,学生、教师、家长通过劳动亲近自然,度过春夏秋冬。


农场就是课堂,种植也是作业。


学生常说,“班级‘一亩田’是我们的另一间教室”,农场将书本知识带到了田间地头,让学生所学知识立体化、生活化。


田园课程立足二十四节气,每个班级根据四季规律种植不同农作物,萝卜、白菜、小麦、大葱……


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学生依照时令种下农作物,寒来暑往无间断,每一粒种子都撒在学生用锄头做出的田垄上;


农作物需要的每一滴水都是学生用小桶打来浇下;


恶劣天气袭来,农作物受损,学生到农场给“受伤”的农作物“医治”;


田间杂草学生一根一根拔除,成熟果实学生一个一个采摘。


农场里没有配备现代化农具,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双手劳作和创造。


每个班根据季节种植不同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已经不仅限于秋天。


四年级(4)班在今年夏季收获了颗粒饱满的向日葵。


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班级的“一亩田”收获,收获后,学生们将卷心菜、土豆、玉米、南瓜带回家烹饪。


品尝自己种植和采收的食物,滋味是不同的。


也正因为有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经历,学生才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


一年四季,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与这片土地对话,通过劳动懂得耕耘和收获,明白爱和珍惜。


学校有寒暑假,但农场的劳动无假期。田园课程需要家长参与其中,每个周末和假期,学生和家长以轮班的形式到农场“一亩田”进行劳动。


一位家长说:“以前看到下雨就担心,害怕家里的窗户没有关紧;现在,一看到下雨就开心,‘一亩田’里的玉米有水‘喝’了。”


观日月星辰,感鸟语花香,摘瓜果桃李……


小小“一亩田”,连接着每个家长的心。


农场即育场,过程即课程,田地即天地。


从设计“一亩田”到自然知识的运用,从辛勤的劳动到团队的合作,从播种下希望到收获果实,学生捧土地为书,执农具为笔,用劳动书写别样童年。



02

家政劳动课程,劳动润泽校风和家风


我国自古就有家政教育的传统,总结形成了蒙学课本,如《女诫》《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


艾瑞德国际学校的家政课程是以学生的家庭日常生活为切入点,以家庭劳动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创造能力。


学校从2017年起,建立家庭与学校长效联动机制,以“干净,有序,读书”的校风为导向,让校风带动家风。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规定不同的家政项目,让学生在每周末完成全校统一的家政作业。


学校不仅开设专门的课程,而且坚持每周做、每周有主题。


比如本学期第一周的主题是“我要整理家里书柜”,第二周的主题是“我为父母整理衣柜”,第三周的主题是“我给爸妈洗衣服”,共20周20个主题,学生在周末与家长一起完成家政作业单。


现在,学生周末在家不是懒洋洋地看电视,而是津津有味地做家务,用自己的劳动让家庭环境变得更美好。


本学期开学第三周,六年级家政作业是“给妈妈做一顿饭”。


一个从来没有做过饭的学生,从买菜到和面,为妈妈做了一碗手擀面。


当孩子将面条端到妈妈面前时,妈妈哭了,“没想到,昔日嗷嗷待哺的婴孩,已成为独当一面的少年”。


“我们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立足少年应具备的品质,把一件好事长久地坚持,坚持久了,好习惯就养成了。”六年级年级主任陈琳认为,“学生的双手不仅用来做功课,还要用来劳动,一双小手,牵起校风和家风,室雅人和,家政课程真正成为‘通过双手获得智慧’的载体。”


家政课程以劳动为抓手,帮助学生学会弯腰、学会用双手解决问题,体验与困难打交道,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有学生说:“在完成家政课程作业时,我能感觉到自己长大了,分担家务也是我的责任。”


从学科课程到家政劳动课程,从在校奋笔疾书到家里弯腰劳动,“做”是智慧的出发,“劳动”是修心的开始,看得见的劳动蕴含着看不见却关乎学生一生的重要素养。



03

校园劳动课程,以自主管理涵养学生品德


在艾瑞德国际学校,劳动不仅仅存在于农场和家庭,劳动教育更是体现在学生每一天的校园生活中。


每学年开学,学校将整个教学楼根据班级数量进行区片划分,每个班级分到属于本班的责任区域,从开学第一天起,学生每天固定在早读前、大课间、午休后、放学后打扫卫生区,他们的每一天从劳动开始、以劳动结束,将“干净,有序,读书”的校风践行在每天的劳动中。


目前,校园卫生工作已经建立一套成熟的管理与评价机制,为了激发学生自觉劳动的积极性,学校劳动工作的落实、管理、评价等都由学生完成。


学生落实:班级设立“劳动委员”岗位,劳动委员在保证每个学生每周都有劳动任务的情况下,建立小组轮班制。


学校设立八大学生校园志愿者岗位,共同维护校园其他公共区域的卫生情况。


学生管理:值周班级在固定时间对每班卫生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交由大队委学生干部进行汇总,并对当天卫生情况好的班级,在每天中午的校园广播站进行表扬。


学生评价:大队干部根据值周生统计的卫生情况,每两周评选一次“干净流动锦旗”,并在升旗仪式上颁发锦旗。


由于学校良好的劳动氛围,“干净流动锦旗”是每个学生最重视的一项集体荣誉。


每天打扫卫生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每个学生都很重视这项工作。


曾经,一个二年级学生因为生病请假,但当天他是值日生,为此,这个学生联系同桌帮他值日,并详细交待了值日细节。


每天清晨,校园里不仅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还能看到蹲在地上用抹布擦楼梯的学生。


学生来到教室的第一件事不是立刻读书,而是拿起劳动工具到班级卫生区打扫卫生,用劳动打开一天的美好光景。


劳动成为学生的习惯,他们低下头、弯下腰,流下汗水,收获成长。


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劳动创造了人,也将丰富了我们的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劳动的本质是创造有价值的活动,只有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之门上有一把密码锁,密码的内容是“劳动”。


来源:中国教师报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政策解读

扫码关注
研学旅行网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华夏新锐(北京)教育科技中心
备案号:京ICP备18031541号-1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中区甲14号院东楼

运营中心:山东省济南市青年东路18号山东广电产业大厦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