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研学旅行网
首页 > 研学资讯

聚焦两会:劳动教育成为两会热议话题

2023-03-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从2022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劳动教育独立成课,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各地各校多措并举,推动劳动课落地落实。


从“有”到“优”,新时代的劳动课还应进一步提档升级,彰显育人价值。


▪如何利用劳动课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培育专业化的劳动教师队伍?


如何有效发挥评价对于劳动课的指挥棒作用?


对此,多位代表委员和专家建言献策,具体内容一起来看~



01

内容升级:劳动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劳动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需要新时代的劳动者。


学校开展的劳动课程显然不能仅局限于拔草、扫地等传统劳动内容,需引入新时代新技术、新工艺的劳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劳动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提出,督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以全方位的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实践劳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没有前瞻性思考,就没有创造性行动。需要领头人和架构师,有效推动优质劳动创新资源共享。”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认为,要坚持政府、学校、社会多方联动,综合施策。


相关部门要统筹顶层设计,对学校劳动课程的创新发展进行整体布局,解决各学校方向不清、优势不明等问题。


在张咏梅看来,学校在劳动创新方面的资源总归有限,须借助“外援”,联通各类社会资源尤其是高校资源,全力打造“农业+”“工业+”“科技+”“生态+”等多行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张咏梅介绍,镇海中学借助“宁波市科技新苗”培养项目,通过和宁波高校、研究院所等科研基地结对,引导学生在基地进行创新劳动,在学生心田种下创新的幼苗。




02

师资升级:劳动教育应尽快组建“正规军”


体育教师兼职劳动教师,劳动课效果不佳;


外聘有劳动特长的社会人员,却不能同学校的课时安排有效衔接……


许多学校出现劳动教师缺乏、劳动教师构成单一、素养亟待提高等问题。


这说明,专任劳动教师的缺口相当大。


专任劳动教师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导力量和中坚力量。


重庆市潼南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总督学李毅认为,短期而言,各学校需要尽快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方面鼓励现有劳动技能特长教师进行专业化转岗培训;


另一方面成立劳动名师工作室,尽快培养一批劳动教育骨干教师。


从长远看,关键在形成面向社会招录、公开遴选、与高校合作等引进专业化劳动教师的机制。


“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对于劳动教师的培养亟待加强。”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刘希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少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如果能同职业院校加强衔接,选拔职校学生作为劳动教师,可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更多专业技术人才。


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直接承担着学生劳动教育实践锻炼的重任,但目前一些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存在师资不足、缺乏专任教师的问题,这让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十分忧心。


为此,她建议配备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和后勤队伍,按一定比例配备事业编制教师和临聘人员。




03

评价升级:全面考查学生劳动过程表现


“我流汗了”“我出力了”……学生仅体验“打卡”而没有评价反馈,劳动课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而单纯依靠卷面评价、结果评价,则难以全面考查学生的劳动过程表现。


“推动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评价。”


刘希娅介绍,为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激励作用,谢家湾学校建立了以“劳动学业评价+劳动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的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劳动技能的习得,更关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劳动品质的发展。


如何让评价“指挥棒”更凸显学生在劳动过程的表现?


张咏梅认为,评价应重点考查学生“做中学”和“做中思”两方面的内容。


“做中学”即学校根据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适时安排劳动项目,诸如服务劳动、科技劳动、公益劳动等,让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得到实时展现。


“做中思”即考查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收获持续性的过程性反馈。


在张咏梅看来,教师、学生、家长作为劳动教育评价的主体,要协同配合。


劳动教育评价首先要求教师精心陪伴,才能给予学生准确及时的评价反馈。


其次,劳动教育评价离不开学生亲力亲为,要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展现自我管理水平和自觉劳动意识,体会劳动的快乐。


劳动教育评价还离不开家庭的后备支持。


赋予家庭评价权,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意义的认知,实现从“从0到1”的根本性转变。


“推进劳动教育,可以常态化开展评比。”


李毅提出,结合劳动教育周(月),先后开展特色项目、典型案例、优质课例、微视频、优秀工作者、劳动小能手等评比活动,及时总结劳动教育工作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大力表彰宣传劳动教育工作中涌现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营造良好氛围。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王阳 禹跃昆 蒋亦丰 梁丹。 zg中国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政策解读

扫码关注
研学旅行网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华夏新锐(北京)教育科技中心
备案号:京ICP备18031541号-1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中区甲14号院东楼

运营中心:山东省济南市青年东路18号山东广电产业大厦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