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研学旅行网
首页 > 研学资讯

“研学游”热情高涨,但切莫变了味

2023-10-22

日前,重庆武隆区某小学组织为时5天、费用1200元的研学活动,一名家长因拒绝让孩子参加被教师移出家长群。


随后,武隆区教育委员会回应,根据调查情况,已对学校和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进行严肃批评,并按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还责成学校和教师与家长沟通道歉,取得家长谅解。



01

今年暑假,各地研学游的盛况让人印象深刻。


由于预约人数太多,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的参观名额,以及各地知名度比较高的博物馆等文化场馆门票都一票(号)难求。


这股研学热情还延续到了新学期开学之后。


从网络上一些家长、学生反映的情况看,由学校组织开展的研学活动明显增加,在一些地区,师生研学游还形成了一股规模不小的热潮。


古往今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一种读书人努力追求的境界。


适合、适度的研学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学校教学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然而,在热情高涨的研学游热潮中也难免出现一些乱象,甚至使本来正当、健康的研学活动变了味。


▪比如,有些学校不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以强制、半强制的方式推进活动。


有些学校没有充分评估研学活动与学校教学内容的相关性,被一些家长质疑老师借机免费旅游。


有些学校推出的研学活动频度和价格都太高,使一些学生家长在经济上难以负担。


还有一些学校未能做好充分的安全保障,使研学活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和现象都应该引起警惕、进行规范。



02

课外、自费的研学游等研学活动,首先应该遵守的原则就是自愿参与。


应该明确的是,这种课外、自费型的研学活动不属于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内容,而是对于课堂教学和校园生活的一种拓展,因此家长和学生有权决定是否参与。


上述重庆武隆区某小学教师这种简单、生硬的工作态度就明显违背了研学活动的自愿参与原则,因此受到主管部门的严肃批评和调查处理。


除了这种明确的强制做法之外,有些学校还有可能采用半强制的方式推进活动。


比如向学生、家长施加压力,对不参与活动的学生和家长事后报复,通过给他们“穿小鞋”“揪小辫”,或者群体孤立来“以儆效尤”。


对于这些隐性的强制、半强制手段,也应该列入明令禁止之列。



03

其次,学校应该充分评估研学活动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确保研学活动有益于学校教学的拓展。


组织学生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增强他们的理想信念;


游历课堂教学涉及的文化遗址、遗迹,景区、景点,实现书本知识和亲身体验的有机结合;


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围绕建筑、科技、生物、历史、民俗文化等专项知识开展考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术潜能等等,类似这样的研学活动都应该属于鼓励之列。


相反,有些学校组织的“研学游”与学校教学离题万里,更像是为旅游而旅游,而且一次换一条线路,以至于被家长质疑教师“假公济私”,这样的“研学游”恐怕就不太合适了。



04

再次,研学游还应该遵守适度原则。


研学活动虽然有益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但它毕竟属于课堂教学的补充,不宜喧宾夺主。


如果校外研学活动过于频繁或者强度太大,那就可能过犹不及,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此外,适度原则还包括费用方面的考虑,应该避免过高的研学游费用给家长造成太大的经济负担。


当然,在这些原则之前,师生安全都是所有研学活动必须确保的前提保证。


充分评估活动安全性,委托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承办活动,帮助参与活动的全体师生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技能,不涉足险境、不参与危险性大的活动项目,这些都是确保研学游安全的有效措施。


只有在安全获得充分保障的前提下,“研”和“学”才能放心、安心、舒心。


来源:至上观,者:封寿炎。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政策解读

扫码关注
研学旅行网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华夏新锐(北京)教育科技中心
备案号:京ICP备18031541号-1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中区甲14号院东楼

运营中心:山东省济南市青年东路18号山东广电产业大厦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