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研学旅行网
首页 > 研学资讯

如何构建跨界融合的研学课程新样态?

2024-07-24
研学是体验与实践相融合的综合性学习,旨在让学生在感性认知中融合已有知识,形成新的理性认知,通过学思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研学实践教育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搭建了广阔平台。

深圳市龙华区清泉外国语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通过社会化协作的方式建立虚拟的“清泉云校”,将校内外丰富的研学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打造“云端”跨界融合研学课程新形态。

打造跨界融合的研学课程

与传统研学课程相比,清泉外国语学校的研学课程,通过精心设计的跨学科研学主题,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构建起综合性的研学课程内容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更重视学习环境的选择与设计,根据研学主题,精选校内外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等场馆,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数字赋能,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创建虚拟学习情境,扩展学习环境的范围。同时,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二是更注重学生的多感官体验与互动参与,根据课程内容,配置了触摸展品、视频展示、虚拟现实等多感官互动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设计动手实验、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互动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鼓励他们合作完成任务、讨论问题、分享成果,促进社会互动与合作学习,深化理解;强化实践转化,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取知识和技能;同时,开发与情境相关的学习内容,如工作坊手册、任务指南、情境模拟游戏等,培养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改革评价方式,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观察与反馈,设计多维度的评价手段,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等,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总结和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和提升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机制旨在消除传统评价可能对学生学习过程产生的干扰,使评价更具有指导性和促进性。

因地制宜拓宽多元实施路径

为了让跨界融合的研学课程设计理念落地,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改革举措。
一是构建“清泉云校”数字研学地图
学校参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推荐的两个学段共125个活动主题(其中小学70个、初中55个),整合四种活动形式(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及其他),结合区情、校情、学情,融合形成六大类研学主题:“创新与创业精神”“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数字技术与信息素养”“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艺术欣赏与创作”“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每个主题细分成不同研学项目,形成项目集群。每个项目以任务群设计,纵横穿插于各学段,各有侧重。小学注重探究体验,初中注重实践应用。
学校系统梳理深圳市内公益性质的综合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旧址、历史文化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社会资源,形成研学基地(场馆)的分布地图。根据每学期的研学计划,研学课程、研学基地与研学导师一一对应,形成不同的“跨域研学”项目清单,并将清单上的项目标注在研学基地地图上,形成“清泉云校”数字研学地图。学生登录“清泉云校”浏览数字研学地图,选择感兴趣的研学项目,便可一目了然地了解到研学课程安排、研学地点、研学导师等信息。
二是组建多样态合作共同体
学校在原有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基础上,构建“研学项目实施共同体”“研学导师共同体”等,将本校教师、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家长志愿者以及博物馆、企业展厅、研学基地等场所的讲师纳入学校的研学导师资源池,根据不同的研学项目要求,配备不同的研学导师团,负责具体研学项目的组织、教学、后勤和安全保障等工作。
三是探索实践导向的“跨域研学”教学范式
学校探索出一套“跨域研学”教学范式。以研学主题“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中的“绿色龙华:环境保护实践”项目为例,其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是课程选择与规划:学生们在“清泉云校”数字研学地图选择“绿色龙华:环境保护实践”研学项目。教师和学生一起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确定研学主题为“观澜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第二步是云端探究与资源整合:学生们通过“清泉云校”访问观澜河数字馆,观看关于环境保护的在线讲座,并进行虚拟现实(VR)体验。学生通过线上“数字观澜河”,对观澜河的形成、流经区域分布、不同时期水量的变化、河两岸植物及居住区域分布等进行探究和实践,收集关于龙华区环境保护项目的资料,并与研学导师进行线上交流。
第三步是实地考察与实践:学生们在研学导师团的陪同下,前往观澜河进行实地考察,与河两岸的居民进行访谈,采集河流两岸的植物样本以及水样本。这个过程中,研学导师要对实地考察活动进行精心设计,要求有具体的活动目标、活动要求、活动流程、活动器材准备、安全注意事项等。
第四步是项目研究与成果展示:学生们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完成一份关于观澜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报告,在“清泉云校”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作品,并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
第五步是评价与反馈:研学导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任务完成度和研究报告的质量给予评价。学生们通过“清泉云校”收到来自同伴和教师的反馈以及系统生成的数据分析报告。学生获得相应的研学实践学分,学分在“清泉云校”中可查询,学分可兑换成实体的“清泉币”。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跨域研学”教学范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研学中,使学生在云端和现实世界虚实融合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可以更有效地监测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他们的教育体验。

从课程立场向育人立场转变

与跨界融合的研学课程实践性和开放性特质相适应,学校创新评价方式,构建起全面且多元的评价体系,更准确地展现学生学习过程与成就。
学校采用“学分制”,依据新课程标准,为跨学科项目设定不同的评价规则。研学项目评价从参与程度和任务完成情况两方面进行考量,具体评价细则由项目导师团确定。学生完成一个研学项目可得2学分,每学期需达到5学分,全年需达到10学分。学校还采用“研学章”进行有效评价,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关注研学过程和成果,制定徽章获取规则,以“研学章”为主要评价手段,每月一个主题,激励学生争取徽章。“研学章”通过赋值,作为清泉年度代言人的评选依据。
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跨界融合的研学课程后,能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他们不仅在知识学习方面有所提高,还在实践技能和社会责任方面有所成长。通过研学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和社区参与,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社会责任感也得到增强。此外,课程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清泉云校”,学校能够更好地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这有助于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跨界融合研学课程的实施也带来了教师教学态度和方法上的改变。教师们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发展,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更加注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更多的与实践和社会联系紧密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是实施效果的重要体现之一。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能力培养、实践效果等多个方面的评价,能够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轨迹。这有助于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提供有效支持,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来源:作者陈庆涛系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深圳市龙华区清泉外国语学校负责人。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政策解读

扫码关注
研学旅行网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华夏新锐(北京)教育科技中心
备案号:京ICP备18031541号-1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中区甲14号院东楼

运营中心:山东省济南市青年东路18号山东广电产业大厦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