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象山以集团化办园提升保教质量—— 从“一园好”走向“园园好”
2024-11-11
每天下午5点30分,穿着蓝色工厂制服的沈子宁妈妈和工友们,满心期待地来到宁波市象山县春晖幼教集团梧桐园门口,接孩子回家。作为忙碌的新象山人,她的许多担忧在孩子入园后逐一化解:“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好,吃得好,放学时间也与下班时间无缝衔接。”
春晖幼教集团梧桐园有100余名从民办园转来的幼儿,其中70余名为随迁子女。坐落在城乡接壤之处,凭借良好的口碑,该园一年内即从5个班增加到13个班。
不断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更多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象山县教育局一直在着力破解的重要课题。
因地制宜,提升办园质量
和许多地区一样,象山县省一级幼儿园等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各乡镇幼儿园、小微园虽依靠县域教共体“输血”且各具特色,但各方面发展仍相对薄弱。
经历前期数轮实地调研和取经后,2023年8月,象山县首批8个跨乡镇紧密型学前教育集团应运而生。每个集团以1所省一级幼儿园为牵头园,下辖2—4个园区,实行集团内“人财物”统一调度、合理配置,推进集团内文化认同、制度趋同、资源共享。同时,象山县与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团队合作,帮助乡镇园、小微园提升管理、课程等方面的“造血”功能,最大化放大优质教育资源。
为实现共同的课程愿景,象山县天安幼教集团总园长陈海丹带领团队每周到墙头园和大徐园两个乡镇园蹲点,有两位骨干教师干脆扎根在乡镇分园,担任教研组长。如今,集团课程核心组在课程前审议时创新使用“色标管理法”,生成集团本学期主题课程预设表,各园所教研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园情、班情开展班本课程的审议,形成了个性化课程。
“集团化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课程有了引领,站在更高的起点,我们对个性化发展之路充满信心。”天安幼教集团墙头园副园长欧丹丹说。
当前,象山县幼儿园拥有省级精品课程4项,市级精品课程5项,市级品牌实践园11所,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生态。
培养师资,激发教师活力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流动机制,是教育集团内师资均衡配置和优质发展的关键。在象山县教育局给予更多人事自主权的基础上,各幼教集团为参与流动的优秀教师提供家庭安置、推优评先、绩效福利等方面的支持,探索长期轮岗与短期交流有机结合,逐步将教师的身份认同从本园教师转变成集团教师。自去年以来,数十名教师参与集团内轮岗,包括管理层竞聘上岗、骨干教师引领性上岗和青年教师学习性流动等。
同时,依托县域城乡一体化和培训工程,资深教师、年轻教师、非编教师共同参与班本课程论坛、游戏现场观摩,外出与省市骨干教师、高校教授面对面交流。这一系列举措让不同年龄层教职工的生长动能得到了充分释放。全县保育员、幼儿园食堂工作人员有了量身定制的技能培训,专业素养和职业胜任感在集团内和县级技能比赛中不断提升。
目前,象山县有11名35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通过公开选聘跻身幼儿园园长队伍。
融合发展,生发美好样态
海洋博物馆、“渔港小镇”游戏体验中心落户幼儿园,省级研学基地、当地美术馆等成为孩子们定期研学的开放教室……近年来,象山县鼓励幼儿园跨园联谊,园外研学,学前教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我们马上要坐着长鼻子校车到你们这里来啦!”在今年9月的视频连线中,象山县海韵幼教集团海韵园的范千于小朋友与涂茨园的戴幸妍小朋友兴奋地互相约定。得益于文化走亲、共度节庆等大型活动,数千名象山孩子的跨园联谊方式不断升级。带上亲手制作的手工,拎着新摘的自家瓜果,云端相识的城乡小朋友们,在教师的带领下互相“串门”,一起用小脚丫丈量山海,感悟传统节日中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象山县教育局聚焦群众关切,以学前教育“品牌塑造”工程为主线,深挖县域特色文化资源,构建“蓝色乐游”课程体系,让城乡孩子拥有了更多跨园联谊的机会。自去年以来,象山县各园开展了16次跨园联谊活动,有14所幼儿园参与。
“坚定不移地打造教育民生幸福标杆,我们将以更大的诚意实现民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象山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励胜利说。
作者:本报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陶丹青
《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10日 第01版 版名:要闻
转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