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人绘制了一张基于网友现实需求的新款iphone 7设计稿。这款手机不仅有普通款的必备功能,还添加了Android/IOS切换开关、无线电接收器、CD刻录机、翻转键盘等。硬件设施可以说无比强大,满足了静静对手机的所有需求。
这就像家长们对孩子的无限的期望一样,希望孩子是十项全能,给孩子报了各种班,填满了孩子每一秒的空闲时间。
这真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前文我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幸福生活建立一种有意识的思维方式!”
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告诉我们,“走出去了解整个世界是孩子们的必修课。”
这位校长在哈佛的一次演讲,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孩子们一定要走出去,看这个世界。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相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如何让孩子更好的了解世界呢?
带大家看看美国的一个“行走学校”。
美国西部的蒙大拿州波茨曼市的“行走学校”(The Travelling school),就是重新定义教育的学校,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所学校的学生会花一学期时间,到世界各地区旅游、考察和学习,真正做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要知道,一学期一共有十五周,他们会远离家乡和家长,背着重重的行囊,跋涉在异国他乡,跟着老师后面,边行走边学习,整个世界就是他们学习的教室。
每年秋天,学校会选择不同的地方做为目的地,这些目的地会有几个国家或地区组成,他们地缘相邻、文化相近、社会相仿,在地理或文化会具有相似性和共同性,如东亚、北欧、大洋洲等等,使得学习主题和内容上有倾向性,能够融会贯通,独成一体。
2017年秋季学期是“非洲南部学期”。学生以非洲南部为主要目的地,从8月22日启程,持续到12月5日,将到赞比亚、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南非四个国家学习,他们的活动听起来不仅“高大上”,而且让人尖叫不已:
他们在汹涌激荡的赞比西河边观赏奇妙的维多利亚瀑布;
他们在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独特的“沙漠中的河流”,跟着导游乘着独木舟漂流;
他们能在乔贝和埃托沙国家公园研究野生动物的生态系统;
他们能在学校或环境保护组织当志愿者,融入当地的社区和文化;
他们能探索纳米比沙漠的钻石魔鬼小镇;;
他们能在奥兰治河里划着爱斯基摩单人小舟,或者在河边野营;
他们能在开普敦郊外寄宿当地的土著家里;
他们能时时邂逅南非多姿多彩的文化和后种族隔离的政治生态;
他们能在瀑布飞溅的绝壁上绕绳攀援或者垂悬下滑;
在你知晓了他们的活动后,是不是有强烈的欲望和冲动,想成为他们的一员?在那儿,野营、古文明、语言、沙漠、热浪、野生动物、历史、市场……一切都是那么眩晕,一切都是那么迷人。然而,当你认为他们在旅游,你错了,你错了,这是学习,为期一个学期的学习。这些活动是本身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学习的方式。
既然是课程,肯定具有独特的领域或体系,我们来看看行走学校的这学期的课表:数学、历史与地理、科学、英语、外语、健康与体育、国际研究。一共七门课程,与一般学校里的课程并未差异。他们也将参加美国高考,倚重成绩和分数申报大学。
具有特色的是,这些课程与目的地的文化、历史、地域等标签性的特点水乳交融,深刻体现地域文化。
自然科学课程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和理解在非洲和全球视域中生存环境的现状,并要求他们运用观察和探究技巧探索外部世界,在整体观的视野下将不同的区域连接起来。
科学单元学习将知识的学习与世界的改造结合起来,如生态学、传染病、地质学,运用环境改造、物种保存、资源优化等现实问题解决中。
在行走课程中,还有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那就是国际研究。学生要花费25到30小时的时间去做社区志愿者,学生们调查当地社区和民众关心的问题,并将问题的解决做为课程最终目的。学生在当地种族地区维护水资源,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在学校和孤儿院教书。
到当地图书馆工作、建设青年中心、参与女性民族服饰编制等等。
学生在国际研究中使用跨学科和跨地域的学习框架,探索发展中国家的地区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问题,以更好地理解今天世界全球化的概念,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公民意识。在全球化日益突出的今天,任何人都不能“独善其身”,而要“济天下”,“蚍蜉撼大树”,用自己的力量去改造和影响世界。
尽管这些课程是在远离学校的地方完成学习,但绝不是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依然是“学期学习”,依然是学生学分认定的依据,丝毫来不得半点马虎。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学习表现和测试成绩给予等级和学分认定,而且这些课程的等级和难度要比普通课程来的高,属于“荣誉课程”,美国高中学生在申请大学时,有了“荣誉课程”的学习经历和成绩,面试官会对学生刮目相看,高看一眼。
面试官深信:这些学生有了海外行走课程的经历,一定会对人类文明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见过广阔世界的人,他的内心世界肯定也是广阔的。”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统计数据的时候,会毫不惊讶,参与过海外行走课程的学生大学录取率高达98%,远远高于美国高中的录取率。
学生参观和浸润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他们拜访和交流的对象,人们讲述的故事等等,全是他们学习的对象。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回归本质和原始的学习方式,学习变得非常的真实和生动。而且他们在行走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取的能力必将是立足未来世界和时代的犄角。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说过:“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研学旅行就是这样的教育,让孩子走出去,把世界装在心中!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