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研学旅行网
首页 > 研学资讯

领一张家教的“驾照”——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

2020-09-02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石,它对孩子的一生成长具有打基础、管长远、定基调的作用。在进入学校培养之前,家庭教育已经开始;在学校教育启动之后,家庭教育依然伴随。


教育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孩子功课考出好分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他拥有幸福的人生,参与建设美好的社会。拥有美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既便孩子没有很好的学业成绩,他长大之后也会人见人爱,赢得尊重,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每一个孩子都是降落凡间的天使,都有独特的密码等待破译。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认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殊的成材机会。有的长于形象思维,有的擅长数理逻辑;有得有绘画天赋,有的有音乐天份;有的记忆超群,有的反应敏捷。

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孩子都千差万别。

父母的责任,是发现孩子潜能中与别人不同的特质予以引导和培养,而不是简单盲目地让孩子都去拼分数比成绩。

应试教育最大的危害,是用一把“分数的尺子”评价人,在分数的霸王鞭下,很多人才被埋没、被扼杀。这种单纯拿分数论优劣的办法可恶之极,对绝大多数孩子欠缺公道。作为父母,你要懂得认识自己的孩子,不能给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模样?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 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 财富是有汗水的, 科学是有人性的, 享乐是有道德的。——朱永新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领一张家教的“驾照”

作者|张丙辰
来源|河南思客

领一张家教的“驾照”


又是一年升学季,喜乐忧愁两殷殷。在老师和家长辛勤的培养和无私的陪伴中,孩子又升入了新的年纪,进入了新的学段。这就是学业的台阶,这就是成长的痕迹。学校教育就是用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去完成一个在校生的培养。


每一次这样的场面都让人感动万分、感怀万端。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家长群体,象现代中国的家长这样,情系教育,关注教育,忧虑教育。

忧虑教育的核心是忧虑孩子。台湾作家张晓风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散文《今天,我向世界交出我的孩子》,生动细致地刻划了自己送孩子入学读书的真实心情。她把一个小男孩领出了家门,但她不放心学校,不放心社会。怕社会混乱,怕邪恶污染。舐犊之情,溢于言表,读来令人动容。


但她没有说全。现代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板块,每一个板块在孩子成长中都不可缺席。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石,它对孩子的一生成长具有打基础、管长远、定基调的作用。在进入学校培养之前,家庭教育已经开始;在学校教育启动之后,家庭教育依然伴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主角。这么多父母冒着酷暑来参加孩子的新学期典礼,说家庭不重视教育是冤枉的。但是重视归重视,懂得归懂得,这是两回事。不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如同没有驾照的司机载着孩子匆匆上路,会发生很多因不懂而违规违章出差错的问题。甚至越重视、越焦灼、越急躁,问题反而越多。

因此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应该懂得家教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规律。

第一,教育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孩子功课考出好分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他拥有幸福的人生,参与建设美好的社会。拥有美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既便孩子没有很好的学业成绩,他长大之后也会人见人爱,赢得尊重,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如果道德缺失,人品有瘕疵,既使他读完北大、清华的研究生,也依然会硫酸烧狗熊、残害小动物。见死不救,不仁不义,终究是社会的渣滓。


第二,每一个孩子都是降落凡间的天使,都有独特的密码等待破译。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认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殊的成材机会。有的长于形象思维,有的擅长数理逻辑;有得有绘画天赋,有的有音乐天份;有的记忆超群,有的反应敏捷。总之,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孩子都千差万别。


父母的责任,是发现孩子潜能中与别人不同的特质予以引导和培养,而不是简单盲目地让孩子都去拼分数比成绩。应试教育最大的危害,是用一把“分数的尺子”评价人,在分数的霸王鞭下,很多人才被埋没、被扼杀。这种单纯拿分数论优劣的办法可恶之极,对绝大多数孩子欠缺公道。作为父母,你要懂得认识自己的孩子,不能给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第三,对少儿时期的孩子来说,陪伴是最好的家教。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大的方面,在这个成长的特殊时期,作为监护人的父母不要长期远离孩子视线,最好能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如果确因生活所迫必须外出工作,要尽可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就近上学。让孩子得到陪伴的同时,也具体感受父母生活的艰辛,这都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营养素。如果做不到,也要利用现代传媒和孩子保持尽可能多的联系。大家必须明白,把孩子简单托付给爷爷奶奶姥爷姥奶的隔代教育,弊端甚多。他会给孩子心灵留下阴影,影响孩子的阳光性格形成。

二是小的方面,陪伴就是与孩子共读共写共处的过程,而不是在这所房子里各干各的。陪伴是融通亲子关系的最好途径,是增进亲情、了解孩子的法宝。在共读、共写、共处中,你会了解孩子的老师和同学,知道他和朋友之间的趣事,就不再是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一个不知道孩子好朋友、好同学姓名、只知道当监工催作业的父母,实际上并没有走进孩子的世界。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只有在陪伴和引导下才能形成,也只有形成后你才能撒手。

第四,爸妈要做好表率。对一个年幼儿童的成长来说,家庭中爸妈的形象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家长在孩子培养过程中,实际意味着自己选择了一种自我约束的生活:用良好的形象给孩子做示范。必须忍痛割舍几十年自己形成的一些习惯和做法,在家中尽量杜绝频繁打麻将、比酒量、看录像等热闹行为。让那些不得体、不理智的行为在家庭生活中绝迹,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让路,


家教是一门科学,家校合作育人越来越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用读物也非常多。衷心希望各位家长认真读几本家教书,领一张家教的“驾照”,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衷心祝愿所有的孩子拥有幸福美好的明天。


家庭教育,你的状态比你的教育更重要
来源|青少年心理与教育  

今天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状态,是父母的教育状态。 

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现在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学习热情的不足。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 


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才能点燃。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保证母亲情绪的平和,这是你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正确解读父母两个字的意义 

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品质,就是风度。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母亲的“母”包含什么样的生命意义?这是我们生命角色里面必须解读的内涵。 

第一个字是“虚”。很多妈妈很实在,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个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因为它的优点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第二个字是“弱”。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说话的家长,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个字是“柔”。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一个母亲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做到“柔和”。越柔和的母亲,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这种引导能力。

家长的心态放在哪儿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最重要的是这两个字,一个是心,一个是情,无心无意是家庭教育的特点,有情有礼是家庭教育有效实施的必须遵守的原则。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原则,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呢,有情无礼。 

爱孩子的时候,爱得没边,关心孩子的时候,连孩子的袜子都要家长给他穿,给他洗,说爱孩子的时候爱到早晨起床的时候,在旁边喊,甚至帮孩子穿衣服,这个情已经失去了教育的价值。 

另一个现状是有礼无情,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做足到我们的孩子渴望到问我们要东西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才把道理点出来。 

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就会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或者爸爸我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 


家长内心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孩子学习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背后的这些干扰源,这些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更可怕。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点才会变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 

效果在哪里,在于你能否做到对教育思考的沉淀,沉淀到你的内心,内化为你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你听任何报告都是无效的。没有沉淀的消化,就没有实施教育的资本,也就是没有沉淀的过程,我们就不可能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家家庭里去实现。 


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更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做清晰,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

有的家长说,放是不是就意味着不管。放不是不管,而是让家长站到自己的角色里面,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师。人的成长和教育是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本文来源:守望新教育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政策解读

扫码关注
研学旅行网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华夏新锐(北京)教育科技中心
备案号:京ICP备18031541号-1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中区甲14号院东楼

运营中心:山东省济南市青年东路18号山东广电产业大厦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