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教育“内卷”似乎成为人们的共识,教育俨然成为一场“军备竞赛”。去年频上热搜的“海淀妈妈”,更是将教育“内卷”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一场全民大讨论。不少代表、委员也关注到教育“内卷”,围绕如何突围教育“内卷”给出他们的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胡卫认为:
现行教育评价取向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素质。教师为了升学,过度教学、分秒必争;学生为了分数,过度学习、分分计较,导致学生乃至家长之间功利取向、过度竞争,但教与学的效率不升反降,致使一些学生消极厌学、身心俱疲。
每年高考录取结束,一些学校门口点名道姓、图文并茂地张贴“我校某某同学被某某大学录取”“我校多少位同学被重点大学录取”的大红横幅或喜报。
不仅如此,在校门口宣传栏里,大多数学校都会把毕业生里出了几位院士、教授、名人等作为学校的金字招牌和办学质量的铁证,很少看到敬业爱岗的普通劳动者出现在宣传栏里。
“这种宣传助长了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倾向,加剧了学生和家长对于升学的压力和焦虑,把学生和家长都驱赶到‘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狭窄人生赛场。”刘焱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认为:
“教育内卷”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功利性思想作祟。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个性潜能差异的认识,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近年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让无数家长焦虑,中国式父母面对教育时的“拼娃”愈演愈烈。
二是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主要表现为应试教育问题仍较严重,素质教育推进较为困难,过分强调分数和升学率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是优质教育资源还不够均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因素短期内依然会给部分家长造成一定的焦虑。
总之,教育“内卷”受诸多因素影响。面对这一状况,靠说服几位海淀妈妈放弃“鸡”娃恐怕并不能改变什么。教育“内卷”何时休?面对这一难题,代表委员们给出了以下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将目光投向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他认为当前主要还是通过学生分数和升学情况来评价中小学教师。
“对老师的评价模式如果不变,你让老师们如何不应试?如何真正给学生们减负?”戴立益建议,对教师的评价应从简单问责转向促进发展,应有“多主体教师的不同评价方式”,综合考察教师教学管理的各项要素,并出台配套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提出需要家校社要协同配合,让教育回到本源。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家长焦虑问题,学校要主动作为、加强引导,家校社要协同配合、积极应对,以缓解家长焦虑,避免教育走向“内卷”,让教育回归本源,追求“向善向美”的价值导向。
(综合整理:澎湃新闻、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日报、经济观察报、上海教育新闻网等)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