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4月25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指出,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通知》还要求,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以下是《通知》全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
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体艺厅函〔202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各地要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中小学校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中小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要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各级体育教研部门要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
五、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要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各校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要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
六、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各地各校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七、健全责任机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本区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定期向党委和政府汇报,督促地方做好相关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具体指导工作,督促学校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积极推广中小学校选聘“健康副校长”。中小学校要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八、强化督导检查。各地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作为督导评估内容,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和经常性督导评估。督导评估结果要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相关负责人的重要依据。各地各校要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
教育部办公厅
2021年4月19日
健全机制 聚焦重点 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水平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介绍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十三五”期间,我国学校体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学校体育工作整体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水平,针对当前新的变化,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一、文件出台的背景
(一)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学校体育体制机制“四梁八柱”已经搭建,目前已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20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会同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体教融合工作。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不断完善学校体育顶层设计。总体看,学校体育实现了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纳入立德树人主渠道、纳入考试制度改革、纳入督导评价内容、纳入全民健身计划、纳入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等“六纳入”,学校体育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了教育改革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良性轨道。
(二)进一步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外锻炼实效持续改善,校园体育文化蓬勃发展,95%的学校能够保障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确保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掌握1—2项运动技能,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育教学改革特色。目前,教育部开展的体育特色学校项目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005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9183所)、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1420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285所)、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63所)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820所)。
(三)稳步提升体质健康水平。自教育部2014年颁布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以来,全国各地以严格执行《标准》为依据,在本行政区内统筹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并逐步建立健全包括学校测试上报、部门逐级审核、随机抽查复核、动态分析预测、信息反馈公示、评价结果应用等6项制度在内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完善了每年一度的体质健康抽测复核制度,有效助力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提升。
2016—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其中,2016—2020年优良率由26.5%上升至2020年的33%,上升了6.5个百分点。各学段学生超重和肥胖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以上结果充分说明,自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来,各地各校在2014年实施《标准》的基础上,加大了学校体育改革力度,逐步夯实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各项措施,促使2016年后,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现出“逐步提升”的趋势。
(四)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将身心健康情况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不断提升中考体育科学性、示范性和引领性。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2019年实施“自主招生”和2020年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在招生考试中全面实施体育测试制度。实现学校体育工作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挂钩,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职称挂钩,与学生的综合评价、升学挂钩。
二、文件的内容
近日印发的体质健康管理文件注重了传承和创新,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的具体落实。文件立足于当前实际,以科学、规范、有效、可操作为原则,从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保证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健全责任机制、强化督导检查等八个方面对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提出了有关要求。
文件主要亮点有:一是突出宣传引导,凸显了家校协同联动教育机制的作用,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体质健康水平,建立了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二是再次强调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明确了体育家庭作业制度;三是注重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强调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要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完善普及与提高的竞赛体系,强调要提升教师的能力和教学要求;四是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要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对因病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要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五是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六是健全责任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层层压实责任督促学校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
注:本文转自教育部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